ddd

Posted by 咖啡不苦 on 2019-11-06

随着微服务和中台的兴起,领域驱动设计被越来越多的提起。

设计与过程密不可分,否则设计就是纸上谈兵。

  • 系统的架构设计或者领域模型是动态的,是演化而来并且将继续演化的。不是静态设计出来的。所以要“每个月过一下架构图”。
  • 面对一个新系统(新人入职,交接过来一个系统。。。)时,应该先了解他的演化过程,有些东西看起来一坨,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,他还是切实的在解决业务问题,对一些老旧系统,谨慎的“推到重来”。这时候,系统里的“老人”会显得很重要,因为他们了解演化过程,也有比较深层次的领域知识。

领域驱动设计的实质,就是消化吸收大量知识,最后产生一个反应深层次领域知识并聚焦于关键概念模型

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。

  • 首先是消化知识,这里指的知识说的是领域知识,或者说业务知识。比如“京东所有处罚商家的规定,首先至少要向所有商家公示7天以上才可以被执行,否则会有法律风险。”这就是奖惩领域的知识。
  • 然后是关键概念,根据刚刚消化得到的知识,我们会提取几个概念:条例=京东颁布的处罚商家的规定。公示期=条例已经被颁布但还不能被执行的时间区间。然后我们就用这些概念来组成我们的领域模型,也用这些概念来互相交流。
  • 最后是模型,那模型是什么呢?

模型是一种简化,它是对现实的解释。

  • 首先,现实是有无数面的,我们观察到的永远是现实的某种解释,而不是现实本身。模型就是把与解决问题密切相关的方面抽象出来,而忽略无关的细节的那种解释。比如,我们人类看到树是绿的,火是红的,但狗的眼睛构造与人不同,看不到这些光谱,它们看到的树是偏黄的,火是偏褐色的。那么问题来了,树和火到底是什么颜色?根本就不知道,甚至,颜色这个概念本身,也是一种模型,也是一种对现实的解释。
  • 所以,领域模型,不是某种架构图。而是图要传达出来的思想,也可以不用图,用文档表示,甚至可以用代码表示(极限编程XP推崇的就是——代码即文档)。
  • 领域模型也不单单是领域专家(业务人员)头脑中的知识,只有大家共同认知到并且认可的知识才是领域模型。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,一项非常难但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统一业务,产品,研发。。。所有参与人员对领域模型的认知。我理解,这也正是我们采用和推动领域驱动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有效建模的要素

那我们如何有效的建立我们的领域模型呢?

  • 模型和实现的绑定。就如第一点所说,我们设计的模型,一定要和代码实现绑定,别讨论的时候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很完美,实现的时候又这里一个特殊逻辑那里一个实现不了。就成了所谓的PPT架构师了。
  • 建立了一种基于模型的语言。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要素没有之一。模型是团队所有成员使用的通用语言的中枢。只有当业产研都使用同一套语言来沟通的时候,效率才会高,摩擦才会少。
  • 开发一个蕴含丰富知识的模型
  • 提炼模型
  • 头脑风暴和实验

不同的团队成员使用不同的术语而不自知

很多时候,业务使用业务的语言,产品使用产品的语言,研发使用研发的语言在讨论问题,讨论了半天也没结果,或者讨论出来了一个带有歧义的结果。甚至,同一个词,在不同语言里表达的概念完全不同,比如“中台”比如“组件化”。这个时候需要共事的团队使用同一种公共语言,然而任何一方的语言都不能成为公共语言。需要融合提炼一套公共语言。确保团队在内部是的所有交流,以及代码中坚持使用这种语言。在画图,写文档,写代码,特别是讲话时也要使用这种语言。